浏览数量: 1238 作者: 广明源 发布时间: 2024-09-03 来源: 本站
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周非凡教授研究团队,在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题为“Non-invasive modulation of meningeal lymphatics ameliorates ageing and Alzheimer’s disease-associated pathology, enhancing cognition in mice”。该研究创新性地采用了808纳米波长的近红外激光,对衰老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模型小鼠实施了无接触、非侵入式的经颅光疗。这一疗法显著增强了小鼠脑膜淋巴系统的引流功能,有效促进了病理状态的缓解,并实现了小鼠认知能力的显著提升。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愈发显著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核心病理标志包括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与神经元纤维缠结的形成,这些病理变化逐步侵蚀神经元功能,最终导致认知能力急剧下降。
作为老年群体中最为普遍且高致死率的疾病之一,AD的现有药物治疗方案虽占据主流地位,但普遍面临疗效有限、易产生不良副作用等严峻挑战。鉴于此,探索并开发安全、高效的新型治疗手段,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而言,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脑膜淋巴管(mLVs)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内关键的废物清除通道,已证实能有效参与β-淀粉样蛋白(Aβ)的清除过程。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或阿尔茨海默病(AD)的进展,mLVs功能逐渐衰退,这加剧了认知障碍与神经损伤的风险。近期研究表明,利用病毒载体递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能够显著强化mLVs的引流功能,有效清除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有害物质,从而提升学习与记忆能力,揭示了mLVs作为年龄相关性认知障碍治疗靶点的巨大潜力。然而,鉴于AD等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特性,侵入性治疗策略并不理想,亟需开发无创且长期有效的干预手段。
基于mLVs紧贴于易于接近的硬脑膜表面这一解剖学特点,周非凡教授团队开创性地提出了光调控mLVs功能以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策略。他们的研究不仅证实了经颅光刺激能够激活脑膜淋巴内皮细胞,增强淋巴系统的引流效能,还成功展示了这一方法在衰老及AD模型小鼠中促进病理改善与认知功能恢复的效果。这一发现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颖且充满希望的调控途径。
资料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